“大家经常在地铁里听到‘无障碍通道’的说法,实际上,只要大家遇到行走不便时也可以申请使用。这也意味着
“大家经常在地铁里听到‘无障碍通道’的说法,实际上,只要大家遇到行走不便时也可以申请使用。这也意味着,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或长或短地需要着无障碍服务。”韩颖是上海“光影之声”无障碍影视文化中心的创始人,也是一名视障人士。5月21日全国助残日这天,她带着导盲犬来到浦东图书馆,亲自为公众讲述制作无障碍电影的初衷。这也是浦东新区在上海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举办的系列活动——“黑暗中的阅读”公益体验活动,旨在丰富视障群体的数字生活。
100小时制作一部无障碍电影
【资料图】
“他有气无力地往前挪着步子,父亲回头望望,捡起块土坷垃砸过去……”在浦东图书馆3号厅里,参加活动的小读者们戴上眼罩,屏息聆听着电影《百鸟朝凤》的无障碍版本。
“与普通的电影相比,无障碍电影有什么不一样?”韩颖问。“一个多了剧情的解说,一个只有对白!”“旁白把画面内容都描述出来了”……小读者们踊跃回答。
一部无障碍电影,究竟是如何制作出来的?参与制作《肖生克的救赎》《奇迹男孩》无障碍版的撰稿人林勇来到活动现场,“解说词必须字斟句酌,因为有时间的限制、声画同步的要求,还要符合盲人群体的习惯。一部一个半小时的电影需要花费至少100个小时的制作时间,从选片策划、撰稿到两轮审稿、配音……每一个环节都倾尽了所有人的心血。”
据统计,光影之声团队已经完成制作无障碍电影超过160部,几乎每周都有一部“无障碍电影”。除了常驻人员外,还有注册在籍的志愿者,其中不乏自立自强的残障伙伴。韩颖对记者说,无障碍影视是一项充满爱和美的公益事业,虽然这是一件辛苦并幸福的事儿,但大家乐此不疲,“希望能让更多的残障朋友一起‘看电影’,感觉这样我也没有白盲。”
小朋友们戴上眼罩感受无障碍电影
“00”后视障者的数字世界
“00”后黄嘉言一年多前失明,却没有阻止他在上海的活动范围。在浦东图书馆参加完体验活动后,他就向记者“种草”陕西南路的“新华书店·逆光226”,“这是一家对残疾人非常友好的书店,我经常去,也有无障碍沉浸式电影剧院。”
黄嘉言习惯戴着酷酷的墨镜,最近还在音乐集市上表演了一段自弹自唱,上传了抖音。每周一次,他和其他几位视力障碍、肢体障碍和心智障碍的学员在浦东新区残疾人党群中心上课,目前还在和另外一位视力障碍的女生做一档主播节目。
对于记者困惑的盲人到底怎么使用手机,如何操作不同的软件功能等问题,黄嘉言熟练地演示起来。他快速单击,寻找想要打开的界面,这时手机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绿色小框,依次从上到下播报具体的功能名称,在找到想要的界面后双击确认。时下主流手机都有这样“无障碍”的辅助功能,打开后能为视觉较弱的群体提供语音反馈和快捷键操作。在不断的摸索和辨别中,黄嘉言已经能熟练使用,经常在b站搜索自己想上的网课,“我适应得还算慢的,只加快了40%的语音速度。”
浦东图书馆内设有线上线下的盲文图书资源
像黄嘉言这样频繁使用电子设备的盲人已达到1732万。据2022年中国盲文图书馆调研统计,手机、听书机已成为盲人阅读的主要电子设备。此外,中途失明的盲人,由于学习盲文十分困难,也会选择使用电子设备阅读。在平台使用方面,数字阅读平台占据主要位置,其中喜马拉雅、微信读书、微信、微博、yy语音等数字阅读平台位于前列。然而,他们在阅读上仍面临资源数量少、种类受限、阅读方式受限等问题。
“这里更有家的感觉”
为此,近20年来,浦东图书馆一直希望能为盲人群体提供帮助,让他们共享新时代科技与人文的成果。除了“看”无障碍电影,浦东图书馆针对视障读者推出了诸多贴心服务。
读者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文君介绍,馆内不仅设有线上线下的盲文图书资源,还引入了助视器、读屏器、盲文打字机及打印机等设备。2002年,浦东图书馆就在全国率先开展盲人无障碍电脑培训。2015年起,又推出了智能手机的无障碍使用培训。盲人群体得以不再局限于守着收音机、听书机蜷缩在自己的黑暗世界里,而可以使用各类app来同享互联网现代生活,用微信聊天、用支付宝扫码付款、在淘宝上购物、预约网约车,走进社会、感受阳光。
2015年起,浦东图书馆推出了智能手机的无障碍使用培训。
“在普通人的眼中,这些都是极其平常的事,但对他们来说掌握这些技能是一种巨大的鼓励,使他们生活更有信心、也更加多彩。”张文君和图书馆其他的小伙伴仍在致力于不断降低盲人的阅读门槛,让他们能够像健全人一样与世界保持同频。
无障碍电影的撰稿人林勇是浦东图书馆的常客,其本人也是肢残人士。他记得几年前的一天,馆内盲文阅览室的冯主任发现他独自坐着轮椅在馆内转悠,一个小跑追上来问他有什么需要帮助,顿时心里涌上一股暖流:“这里更有家的感觉,去哪里都很放心。”
栏目主编:毛锦伟
本文作者:车佳楠